關於木林森計畫

「木林森計畫」緣起於2004年,由國際資源保護機構Rare(稀有)聯合美國聖地牙哥當代美術館,柏克萊大學美術館及太平洋影片庫共同策劃的「人類/自然」項目,該項目邀請8位藝術家,分別深入8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,用藝術的方式提高當地人對環境的保護意識。徐冰在遠赴肯亞考察後展開木林森計畫,主要以繪畫進行資金募集來恢復肯亞的綠色森林資源;而後木林森計畫陸續於深圳、香港、巴西等地進行。這是一個倡議全球性資源保護的創造性新模式,建立起一個新系統,使募集資金的迴圈自己運作起來,讓更多熱愛藝術、關心生態的人們一同響應環境保護。

「木林森計畫」的系統模式為:6至12歲的學童在徐冰指導下,以自古至今各文明創造出的文字符號轉化為繪畫元素,畫出有關「樹」的作品。這些畫經編號後,通過www.forestproject.org的網上畫廊展出(部分也會在美術館展出),並被世界各地喜歡繪畫、支持環保的人們,通過網上購物、拍賣和轉帳功能購藏。徐冰根據學生畫的樹,創作大幅系列森林風景畫,從而促進收藏和系統迴圈。資金匯入需要造林地區的植樹款項中,這些畫在紙上的樹將變成真的樹,生長在大地上。徐冰表示:「在這個系統的運轉過程中,包含著知識傳授,藝術創造,愛和關懷,溝通互利的因素。」

「木林森計畫」在台灣

徐冰深信:「每一個人的力量是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證」。 2013年的「木林森計畫:台灣」開展出一種更因地制宜的實踐方式:培訓種子師資,並以Open Data的方式將繪畫教材放上網路供學童下載,讓更多人士了解與參與,並在全台進行徵件,培育更多森林小戰士,繼之進行線上拍賣募款,而係統迴圈募集所得資源將回饋在台灣土地上。最後於2014年3月在歷史博物館舉辦展覽,以紙上作品、影像、互動裝置等方式呈現這個藝術行動的整體成果。

「木林森計畫:台灣」集更多面向活動,並擴大跨領域之參與,「木林森計畫」總統籌楊心一希望這種新運作模式成為日後「木林森計畫」在世界各地巡迴推廣時的參照,從台灣三地門鄉為起點開枝散葉,後續在全球推廣落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