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下半年,由華人當代藝術家徐冰所發起,結合藝術、教育與環境護育等三大熱門議題所組成的全球性藝術公益行動「木林森計畫:台灣」,在徐冰工作室、Discovery頻道、台北靜恩德凱有限公司、屏東縣三地門鄉、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等單位合作,台灣各地國小學童及社會大眾參與之下,各界迴響熱烈,成為去年度一項廣受藝術圈、社會大眾注目的當代藝術與社會互動的行動。此次「木林森計畫」首度於台灣生長萌芽,藝術家徐冰個人不僅與台灣本地產生直接且緊密的聯結,因地制宜的藝術實踐,無論在深耕、共利等層面,都在在顯示這項計畫相較徐冰其他作品的特殊性,從「關係」的角度而論,木林森計畫讓大眾啟開了「不只是觀看,人人都可能是參與者」的機會與視野。「木林森計畫:台灣」強調讓資源移轉的精神,各方公益共利的價值觀,用藝術的形式,廣泛性的觸及各層面,是徐冰創作生涯迄今,在台灣最具代表意義的藝術事件。
回顧「木林森計畫」,首先,藝術家徐冰將文字與符號在藝術與社會責任兩方的關照,透過親撰「木林森計畫」教材與教學開始,在原有英文與簡體中文基礎上,進行了繁體中文版的版面與文字修整,藝術家親力親為,非常重視如教材版本修調這樣的細節。在過去,徐冰的木林森計畫已巡迴世界多個不同的國家與城市;最早由非洲肯亞開展,陸續旅行至巴西、香港、廣東等地,每處地方因為文化、環境、地貌等多元性,參與學童繪畫創作風格多反映出當地文化特色,而台灣學童的創作風格與表現之多元與完整度,就讓徐冰不禁稱讚台灣孩童的樹木繪畫是木林森執行迄今以來,他所看過整體表現最好的一次。
去年7月徐冰為「木林森計畫:台灣」親赴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國小進行藝術教育行動。在三地門鄉的授課過程,徐冰深刻感受排灣族的自然觀「跟著自然生活」,以及一種與自然共處的生活理念:尊重自然、師法自然、從自然中獲取所需要的,還有面對大自然時的謙卑態度。徐冰曾說:「一個人出生,攜帶著很多非常優秀的東西,比如說接受自然的方式,接受環境和感知環境的方式;這就是一種天性上與自然共處的生存方式。」徐冰認為木林森計畫每到一個地方,都會補充這一地方對自然的態度,這也是計畫精神所在與計畫得以不斷延伸充實的基礎。
在面對木林森計畫背後所涵括的普世性環境保護意識之同時,此計畫每巡迴到一個新地方,總因地制宜發展出 ...(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當期《典藏.今藝術》)
去年7月藝術家徐冰在屏東三地國小的課堂上,親自向孩子們講授木林森教材。
「木林森計畫:台灣」於去年7月在屏東三地門鄉啟動,藝術家徐冰在兩場課程中引導小朋友畫出自己心中的樹木,且在小朋友做畫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與讚賞,氣氛熱絡。
徐冰、三地門鄉鄉長潘勝富與「木林森計畫:台灣」的執行團隊,以及參與課程的幾十名森林小戰士們合影留念。